采纳答案
《钢琴师》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主人公Wladyslaw Szpilman是年轻的波兰犹太裔作曲家和钢琴家,并被公认为那个时代最有希望的新星,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情地改变了他的命运,波兰在德国的闪击战下迅速沦陷,身为犹太人的斯皮尔曼也不得不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而开始了地狱般的流亡生活。
在流亡的途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朋友、又盟友、有残酷的德国人、有利用他的名声发财的人。其中,还有一个德国的军官,一个喜欢音乐的德国军官。他帮助了Szpilman,给他食物、水、衣物。
战争结束了,德国人被打败,Szpilman获得自由,重新回到电台工作,继续做钢琴师。然而,帮助过他的德国军官却被逮捕,最终不知去向。
我想当人的要求只剩下生存的时候,其他的什么,也都不重要了。钢琴师险些因为一身德军的衣装被苏联人射杀,苏联人问他“你为什么装着德国人的衣服”,钢琴师颤微的只有一句话:“我冷”。听起来,竟让人有点唏嘘感慨了...
《海上钢琴师》
影片的主人公是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收留的孩子,起名叫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几年后,成人的1900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等上陆地感到困惑。
后来1900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并立刻爱上了她。在女孩下船的几周后,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他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边时,他茫然的看着诺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然后回头,返回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max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看海上钢琴师前,已有无数人介绍,不过,在看过后,我依然不能减少我的溢美之词。所谓经典,就是指这样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他的许多对话精确的体现了1900的内心。从小就呆在船上的1900对陆地充满了恐惧,他一生从未曾踏上陆地,只在双手游动于琴弦间时神游世界,和通过双眼观察旅客,体味人生百态。一个中年船客的话被一直记在他内心深处。那个船客告诉他,他听见大海说,生命是重大的,所以他才要改变。也许是因为那个人提到了海的声音他才能去相信,因为只有声音才是他与这个世界最直接最敏锐的沟通途径。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所以那个中年人的话让他相信,也许终有一天,他会离开船。——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他从未接触过,不知何去何从,从哪里出发,终归何处,他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
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
我曾经相信1900随着炸弹上天对故事而言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随后平淡的结束却不给我任何的累赘。最后的镜头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曾如何红极一时,这传奇的故事平淡的落幕,1900也只能活在max的回忆中。
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没有固定剧本的戏.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都是观众,只是他们的目的和看法不同.
你身旁的每一个人又都是演员,上演着一出出波澜不惊的生活故事。
第1个回答者:马建华 200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