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减字谱在传承过程中起了什么角色和作用?
悬赏:20积分 结束时间:2008-10-16 12:43
古琴减字谱在传承过程中起了什么角色和作用?渗透了中国人怎么样的审美观念?在清末出现了对古琴减字谱改进,都做了哪些改进,50年代,杨荫溜有对古琴谱做了哪些改进?目的和初衷是什么?使用情况、乐谱形式 传播情况怎么样 
提问者:  浏览数:754次
采纳答案
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尽管如此,其在传播中还是大量遗失。 减字谱的谱字,大都由右手指法、左手指法与一般术语组合而成。右手基本指法有8种,俗称“四指八法”,即大拇指的尸(劈)、乇(托),食指的木(抹)、乚(挑),中指的勹(勾)、仮(剔),无名指的丁(打)、倽(摘)。其他指法实由八法变化组合而成。左手指法,主要有倶(吟)、犭(猱)、卜(绰)、氵(注)、上、下、佳佁(进复)、艮佁(退复)、弁(分开)等等。一般术语,包括调名(定弦法)、弦名、徽名、散、泛、按音与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等。其记写方法,先在曲名下记明琴调(定弦法),然后将谱字用大字作为正文,用小字作为旁注,分别记出。每个大字,一般用上半部代表左手各指所按徽位,下半部代表弦名与右手所用指法。如略去上半部或仅有弦名而无右手指法,则表示左手徽位或右手指法均与前一谱字相同。小字旁注大都为前列大字的说明,或代表左手的走指音与带出音。这种记谱法对于保存传统的演奏技法,比较准确地表现古曲有其独到之处。 减字谱的创制者是唐人曹柔,其活动年代大致在中唐前后。从中唐经宋元明清各代至今,至少度过了近千年的漫长岁月。由于各个时代的社会风尚、美学趣味与古琴演奏技法存在差异,也使古琴减字谱产生了种种变化,大致说来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草创期——中唐 此期减字谱以曹柔为代表。它刚从文字谱中脱胎出来,与文字谱相比,有两大不同:①明确区分“四指八法”,改变了文字谱食、中两指均可用抹或中、无名两指均可用抅的传统。②将所有的指法、术语,取其偏旁,进行简化,组成新的谱字。其他方面,特别是重用右手“蠲”、“全扶”等“繁声”指法,弦名称“宀”(宫)、“倽”(商)、“?”(角),徽位名称“”(少许)、“儚”(寸许)等,均与文字谱一样。因此,这种减字谱还是比较繁琐的。由于各琴家对同一谱字减取的部分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减字体系。 发展期——晚唐至两宋 此期减字谱可以晚唐陈拙、北宋成玉为代表。其主要变化有三:一是有的术语进一步简化,如弦名改称“一(或作“大”)、二、三、四、五、六、七”。二是右手“繁声”指法进一步分化,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同类指法。如蠲即有叠蠲、背蠲、正蠲、反蠲、夹蠲之分。三是与日益强调“声韵”的要求相适应,左手指法得到了发展。如猱即有正猱、上猱、下猱、夹徽猱、再猱等等。 成熟期——宋末至明清 此期可以宋末《事林广记》、明中叶《松弦馆琴谱》、清初《五知斋琴谱》与清末《琴学入门》各谱为代表。总的倾向是,右手“繁声”指法被单声指法所替代;各种术语进一步规范化,如徽位已统称几徽几分;左手指法得到发展;开始出现点板的要求。
第1个回答者:匿名  2008-10-16
您回答即可得5个积分奖励,被采纳则可得20个悬赏积分。
验证码:
*:内容换行用 Shift+Enter  
您还可以帮助解决下面问题...
  • 暂无相关记录.
问吧提问诀窍
礼品兑换公告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