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琴和古筝的问题
悬赏:0积分 结束时间:2006-8-2 08:23
我想写一个研究性课题~可以请各位知识渊博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大叔大婶帮忙提供一些关于这两中乐器的资料吗?有没有在战斗中专门演奏的曲子?是什么?关于曲子的故事,流传的范围,等等等等~如果有相关网站的提供的话就更加感谢拉!!!!!!!! 
提问者:追忆  浏览数:726次
采纳答案
一、 (1)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周代(公元前21世纪--前2世纪)已十分普遍。《尚书》即:“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当为琴之前身,但这还只是传说。《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论语.阳货》中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的记载,都说明当时使用的普遍。春秋战国时,著名琴家和琴曲已经很多。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十弦琴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七弦琴,都与现在的古琴构造相似(但无徽)。魏人稽康(224-263)《琴赋》中述“徽以中山之玉”,和“弦长故徽鸣”,表明当时已经有以徽位定泛音的办法,乐器已大体定型。古琴的外形成长方形,稍扁。长约1.2米,宽约20公分。木质,内有共鸣体,外用传统黑漆漆成。琴面上有七根弦,外侧为最低音,向内渐高。定弦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C,D,F,G,A,C,D七音。琴弦左侧有琴轸(调音轴),右侧弦距较宽,以便弹拨。琴面上无相、品,只在琴弦外侧镶嵌了十三个用贝壳或于是做成的小圆点,称作“徽”,表明泛音位置,提示按弦。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演奏方法非常丰富,不下五十余种。有三类:音质有散音(即空弦)、泛音、按音;右手弹奏技法有掰、托、抹、挑、勾剔、打、摘、轮等,可同时奏两音;左手按弦技法有吟、揉、绰(上滑音)、注(下滑音)、上(音后上滑)、下(音后下滑)、进复(上滑后退回原位)、退复(与进复相反)等。各种技法的结合,使古琴发出十分多样的音色和具有丰富的润饰旋律的可能性。和其他民族乐器不同,古琴大多在文人,即文化层次较高的士大夫阶层中流传,因此他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活动结合紧密较深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审美情趣;在表现意境、讲究韵味、追求古朴典雅、清渺溃远的精神境界方面,有独到之处。 古琴传统曲目非常丰富,就现有古朴约有三千多首。现常演奏的有五十余首。如《幽兰》、《广陵散》、《流水》、《关山月》、《渔樵问答》、《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潇湘水云》等等。 (2)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分布甚广,历经演变,历史久远。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筝即已成为当时广泛流传的重要乐器。古筝的音色在低音区低沉浑厚,高音区清越剔透,中音区则珠圆玉润,极为悦耳。当其刮奏时犹如流水淙淙,独具魅力,而左手的按、揉、吟等技法,又使筝乐更具韵味。由于古筝是按五声音阶定弦,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古筝在构造上为一弦一柱、多弦多柱的乐器,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目前古筝的弦数在十九弦到二十六弦之间,有多种规格。制作古筝使用的材质,琴身共鸣箱一般为桐木制,支架为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前梁、后梁和音柱则多为竹制。 古筝无论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伴唱),都是特色型乐器。也常常用于中国民族乐队充任声部。此外,古筝在多年的流传沿革中,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许多种地方曲艺形式,如山东琴书、潮州弦诗等等,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众多流派。 二、战斗中专门演奏的曲子: 琴曲《风雷引》 筝曲《十面埋伏》 (1) 《风雷引》题解(故事): 《西麓堂琴统》: 周公东征,四国流言,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拔。王乃启金縢之书,得周公以身代武五之说,感泣迎公,遂有此曲。 《太音补遗》: 圣人以迁善改过为益之大,后人作资益吟,风雷引以自警。盖欲如风之烈,雷之迅以迁善改过也。闻其声令人惕然。 《玉梧琴谱》: 与前谱同。 《藏春坞琴谱》: 与前谱同。 《琴苑心传全编》: 按琴史,鲁人贺云遇神人所授也。其音疏畅清越,通彻造化,迥然神矣。 《五知斋琴谱》: 鲁人贺云遇神人授之。其音溜亮幽奇,宜紧弹。五句入调,句句风云,声声雷雨。大凡鼓曲,头慢中紧,尾稍缓不曲终。此曲音韵一气重弹,贯串到底,与他曲音调迥异。细辨勾剔,律注分明,同好者审之。 《蕉庵琴谱》: (与前谱同)……贯串到底,勾剔方得入神,则风云雷雨宛在目前。同好者自能审之也。 (2)《十面埋伏》原为中国传统琵琶大曲,改编为古筝曲。楚汉之争,十面埋伏的故事妇孺借知,不再赘述。 三、网站 中国古曲网 www.guqu.net
第1个回答者:xuxingyueqi888  2006-08-02
您回答即可得5个积分奖励,被采纳则可得0个悬赏积分。
验证码:
*:内容换行用 Shift+Enter  
您还可以帮助解决下面问题...
  • 暂无相关记录.
问吧提问诀窍
礼品兑换公告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