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打赌,急求古琴起源的知识。
悬赏:25积分 结束时间:2006-6-20 14:19
 
提问者:  浏览数:809次
采纳答案
古琴的琴派由来,是因汉唐以来文学艺术发展极为繁荣,促进了琴乐流传。很多有志琴道者深入钻研古曲谱将文字谱改进为减字谱,并立论著说,阐扬乐理,更对演奏技巧予以提升,形成了独特风格。由於各自组织琴社,传授弟子,又编印曲谱,卓然自成一家。当时人尊称为[某琴派],大抵这些琴派都以琴社名称,或迳以地区为名。 自宋代开始就有清楚的师承渊源,北宋有琴僧系统,南宋有浙派系统。明代有虞山派、绍兴派、江派等。清代又有广陵派,到近代,各地琴家纷纷树立当地的琴派。 在北方派别中有:中州派(河南)、陕派(陕西)、晋派(山西)、燕派(河北)、鲁派又称诸城派(山东)、九嶷派(北京)等。南方派别则有:琴川派又称虞山派(江苏常熟)、广陵派(江苏扬州)、金陵派(南京)、松江派(江南)、梅庵派(江北)、皖派(安徽)、赣派(江西)、浙派(浙江)、闽派(浦城)(福建)、岭南派(广东)、蜀派(四川)。 关於琴派的不同风格,历代琴家都有很详尽的阐述。总体而言,北派较刚实、雄健。南派较婉转、柔和。清代琴家陈幼慈,在琴论中从演奏风格和琴曲构成方面,指出南北派别的区别说:[南调数句后,必加收束另起,如掐撮三声、五声,皆收束之声也。另起以达未尽之意,使情致缠绵婉转,恒多幽闲适怨之音。北曲慷慨悲歌,声多激烈,故一气呵成,无结束另起之意,恒多愤发感叹之音]。 九嶷派是北方琴派中很有代表性的。由於北京是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在此地出现的琴家很多,像清代的黄勉之就是最有影响的琴家。他的学生众多,有不少是靠教琴为业的专业琴人,这也是九嶷琴派的一大特点,因当时其他琴派的琴家多是以其他行业为生。 黄勉之(1853-1919)江苏人。清末在北京以[金陵琴社]的招牌招揽弟子,著名的弟子是杨宗稷。杨宗稷(1865-1923),字时百,号九嶷山人,湖南人。在家乡时曾学过琴,到北京后又继续师从黄勉之学琴数年。陆续编著了《琴学丛书》四十三卷,约七十万字。在京设[九嶷琴社],传授古琴,因此他的学生即称为[九嶷派]。当时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就师从於杨宗稷,其子杨葆元也是一位琴家,曾著《今虞琴刊》。 管平湖(1897-1967),是苏州人。其父管念慈是清宫[如意舘]画师,颇受光绪皇帝的称赞。管平湖从小随父学琴、学画,十三岁丧父后又从杨宗稷学琴数年。之后他除在燕京艺专教课外,还收私人学生,如沈幼、郭榕、袁荃猷、王迪、郑珉中等。同时还修琴、修整古漆木器等维持生活。1952年受聘於音乐研究所,发掘整理了许多琴曲。如《广陵散》、《幽兰》、《离骚》等。他所弹奏的《广陵散》、《流水》气势磅礴,以指法坚劲见长,在海内外琴界久负盛名。 管平湖先生之嫡传女弟子王迪自幼受业於门下。九嶷正宗,一脉相传,独树一帜。王迪女士五十年代毕业於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直在中国音乐研究院从事古琴研究工作。数十年来,无论在古琴演奏、搜集、整理和研究方面都有很多贡献。她整理了管平湖先生的全部遗作,发掘出大量被淹没失传的琴歌,使绝唱数年的古曲,又在艺坛上重放光彩。 乔珊随王迪女士学琴多年,得其真传,使九嶷派朴素深沉而雄健潇洒、婉转含蓄而情趣幽远的风格流传下去。她深入钻研琴歌的演唱,积累了大量古琴的创新曲目,她曾先后赴多个国家演奏及演唱,还在海内外教授很多古琴学生,九嶷派可谓后继有人。
第1个回答者:赵玲  2006-06-20
您回答即可得5个积分奖励,被采纳则可得25个悬赏积分。
验证码:
*:内容换行用 Shift+Enter  
您还可以帮助解决下面问题...
  • 暂无相关记录.
问吧提问诀窍
礼品兑换公告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